-
-
依靠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中國“捕風人”勇闖研發、制造、安全三關,將海上風機不斷推向“大”時代。
勇闖三關為“捕風”——世界最大16兆瓦海上風機研發記
-
-
法國和意大利科學家攜手利用歐洲空間局的甚大望遠鏡,首次發現了宇宙中第一批恒星爆炸后留下的“灰燼”:他們探測到3個遙遠的氣體云,其化學成分與科學家對第一批恒星爆炸的預期相匹配。最新發現有望幫助科學家進一步揭示第一批恒星的奧秘。相關論文發表于3日出版的《天體物理學雜志》。
宇宙首批恒星爆炸“灰燼”現身
-
-
英國科學家首次展示了一種新型激光雷達系統,其使用量子探測技術在水下獲取3D圖像。該系統擁有極高的靈敏度,即便在水下極低的光線條件下也能捕獲詳細信息,可用于檢查水下風電場電纜和渦輪機等設備的水下結構,也可用于監測或勘測水下考古遺址,以及用于安全和防御等領域。相關研究論文刊發于4日出版的《光學快報》雜志。
量子激光雷達水下獲取3D圖像,有望用于安全和防御等領域|總編輯圈點
-
-
4月27日,韓國顯示產業協會發布2022年全球顯示產業主要統計數據。根據該統計,中韓兩國仍領跑全球顯示市場,中國在液晶顯示(LCD)領域優勢巨大,韓國在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顯示領域保持相對領先??紤]到未來顯示技術發展趨勢,韓國政府和企業在OLED領域正不斷加大投入力度。
政企合力,韓國確保顯示技術領先|科技創新世界潮
-
-
《自然·生態與演化》最新發表的一篇論文描述了一組保存極為良好的中奧陶世海洋動物群,可追溯至約4.62億年前,發現于威爾士的一處采石場。
4.62億年前海洋生物群化石發現
-
-
據最新一期《自然·電子》雜志報道,德國伊爾梅瑙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微型電子傳感器,這種傳感器可以模擬人耳中耳蝸的工作方式,可用于助聽器或麥克風,能在嘈雜的環境中辨別聲音。這種電子耳蝸會根據它接收到的聲音音量來調整它對特定頻率的敏感度。
電子耳蝸可像人耳一樣適應噪音
-
-
月球上也有玻璃!7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悉,通過對嫦娥五號月壤樣品開展系統的物質科學研究,我國科研人員發現了多種類型、不同起源的月球玻璃物質。更重要的是,他們還在嫦娥五號月壤中首次發現天然玻璃纖維。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國家科學評論》。
嫦娥五號月壤首次發現天然玻璃纖維
-
-
蘭科是被子植物最大科之一,全世界約有700屬2.8萬種,不少種類是重要的觀賞花卉和珍貴藥材,具有較高的價值。
很小很復雜!石斛種子竟這樣萌發
-
-
天舟五號貨運飛船順利撤離空間站組合體,目前已轉入獨立飛行階段。自2022年11月12日入軌以來,天舟五號不僅攜帶上行了大量物資,同時也見證了航天員太空會師、科學實驗、太空出艙等多項工作,完成了其光榮的使命。讓我們以空間站第一視角,看看天舟五號逐漸遠去的樣子。
使命完成!天舟五號貨運飛船撤離全過程
-
-
5月5日以來,我國江南大部、華南北部、西南東北部等地出現強降雨,累積最大點雨量江西撫州三源406毫米、福建南平邵武313毫米。受強降雨影響,江西、福建等地21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3條河流超保,2條中小河流發生有實測記錄以來最大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