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恒飛 科技日報記者 江耘
6套智能化制茶生產線猶如6條銀龍盤踞車間,每晚能炒制出約4000斤干茶……正值一年采茶季,在安吉龍王山茶葉開發有限公司偌大的車間里,僅十幾位工人在生產線上,卻加工出了相當于傳統炒茶模式下數百人的制茶量。
“茶葉攤青后進入這條產線,基本就一站到底。效率提升之余,品質也有了更好的把控?!痹摴究蒲兄行呢撠熑岁愑胁沤榻B,作為一家扎根本地的茶企,公司注重科研投入,先后與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安徽農業大學等院校合作,主攻自動化加工、茶葉衍生品兩個方向,始終在綠水青山與安吉白茶間一同保持活力。
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起源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于2018被科技部列入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創建名單,主打“科技支撐生態文明建設”,并于2022年通過驗收。
湖州市委常委、安吉縣委書記楊衛東表示,安吉要充分發揮首批國家創新型縣的疊加效應,以科技創新的競相突破贏得未來發展的戰略主動,全面激活每一個綠色因子的生命活力,關鍵是構建起綠色現代的產業體系。
一竹一茶抽“新芽”
綠色是安吉產業的底色,其具體構成離不開當地兩大傳統產業——竹與茶。
近年來,安吉縣與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17所高校名所深度合作,通過建設國家安吉竹產業示范園區等平臺,引導企業借智借力,開展綠色竹產業、白茶產業和“雙碳”領域關鍵共性技術攻關。
作為國內十大竹鄉之一的安吉,竹子種植面積達100萬畝,由于竹席、掃帚等傳統竹制品附加值低、人工成本企高,導致產業利潤空間壓縮,竹農生產積極性不斷下降。為此,安吉通過引進、培育科技型企業與竹農開展承銷合作,并開展可降解環保袋、植物飲料、日常家具等方向的研發,達到全竹的高效利用,以全國1.8%的竹產量創造了10%的竹業產值。
記者在安吉縣政府大樓一樓展廳看到,精美的竹制坐墊、衣柜、茶幾、桌椅沙發等琳瑯滿目,折射出安吉竹產業的創新求變。
安吉縣副縣長程文偉告訴記者,安吉政府多舉措引導企業加大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提升了產品附加值、延伸了產業鏈、開拓了市場空間,從而帶動了原竹收購價的回升,竹農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增收。
對于茶農而言,這一模式同樣適用。
“白茶采摘季每年僅月余,剩下時間的茶葉棄之不用非??上??!标愑胁疟硎?,公司聯合高校團隊用其他時令的茶葉研發出的多款茶飲料得到了市場認可,豐富了企業產品線的同時,還幫助茶農每畝增收約500元。
除了茶飲料,白茶維生素含片、白茶啤酒、白茶護膚品……安吉縣科技局局長朱家勝介紹,隨著各類白茶產品的成功研發,未來安吉白茶將解鎖更多消費場景,借助科技元素拓寬市場空間。
生態工業綻光華
說到包裝盒,你會想到什么?制作簡單、成本低廉、沒啥技術含量。那么,電子元器件的“包裝盒”則是科技含量滿滿,不僅材料特殊,制作工藝也十分考究。安吉就有這么一家企業,單單做“包裝盒”做成上市公司。
“熱收縮率、防塵能力、防靜電能力……乍看大同小異、平平無奇的一堆紙帶、塑料帶,實則各有特點?!闭憬瓭嵜离娮涌萍脊煞萦邢薰狙芯吭焊痹洪L林海峰向記者展示產品時介紹,公司逐漸專注于電子元器件的產品儲運、封裝耗材的研制,已成長為這一細分領域的單項冠軍,近三年年均研發費用在6500萬元以上。
扎根安吉20多年,潔美電子從分切加工電子專用原紙做起,在計劃引進高端設備以及國外電子專用原紙受限后,毅然決然踏上自主研發的道路。這一轉變,與安吉工業創新的歷程頗為相似。
程文偉介紹,安吉堅持創新驅動強、資源消耗少、產出貢獻大等導向,逐步構建起以生態旅居、綠色家居、生命健康、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新材料為主導的“1+5”現代生態產業體系。對項目招引,安吉則實行“環評一票否決”制,堅決守護綠色這一產業底色。
2017年至2022年,安吉縣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從60.8億元增加到164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從22.84億元增加到91.3億元;高新技術企業從98家增加到316家;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從2.34%增加到2021年的3.23%。以科技創新為支點,安吉縣找到“生態立縣”和“工業強縣”之間的平衡,已然躋身全省工業大縣的行列。
“圍繞產業創新,安吉又有一系列新動作,明確要聚焦‘生態碳匯、低碳能源、低碳智治’三大重點領域提升科創實力?!背涛膫ケ硎?,眼下,安吉正著力提升科技平臺承載力,通過建設 “兩山”未來科技城、靈峰智慧谷,依托科創園、飛地產業園等孵化平臺,加大領軍型、鏈主型科技企業招引力度,驅動生態工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