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荊州文物保護中心組成聯合考古隊對位于成都市金牛區天回鎮的一處西漢時期墓地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共發掘4座西漢時期土坑木槨墓,出土大量漆木器、陶器,以及少量銅器和鐵器等。其中3號墓北部底箱發現的大量西漢時期簡牘為四川地區首次發現,出土簡牘最終以發現地點及簡文內容命名為“天回醫簡”。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計算機正射影像+脫水加固”技術助力考古挖掘和保護修復
“這批簡牘在地下經歷兩千余年保存狀況較差,交錯堆疊互相粘連,最后通過整體提取的方式,移至實驗室內進行清理?!背啥嘉奈锟脊叛芯吭涸洪L顏勁松說道,清理過程中,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創新采用計算機正射影像技術對出土竹簡進行實驗室考古,以正射影像為底圖,通過CAD軟件繪制記錄了竹簡的疊壓關系,為竹簡編聯復原提供了可靠依據,最終順利清理出竹簡共計930支,木牘50余枚。
“清理提取完畢后下一步工作是保護修復。出土簡牘作為飽水竹木器,其保護修復流程主要包括清洗脫色、脫水加固、干燥定形、粘接修復等,技術核心集中在脫水加固?!鳖亜潘杀硎?,考古研究人員對《天回醫簡》采用了兩種脫水加固技術,分別是復合乙二醛法和高級醇法,兩種技術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時在對碳化變黑的竹簡脫色處理之前就進行紅外攝影,最大限度地采集文物信息,確保清理工作的科學性和完整性。
圖片來源: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
經專家反復研究求證 或為失傳的扁鵲醫書
整理組結合竹簡形制、堆疊狀況、字體差異、簡文內容等,并摹仿古人制作簡書流程,用3年時間解決竹簡編聯、釋文等重點難點問題,經整理拼接后,得到930支醫簡,2萬余漢字,兼見篆隸、古隸及隸書,可見是墓主人生前使用的書,而非下葬時一次抄錄。
專家們發現,竹簡中包含了許多醫學術語,應是一部古代醫學著作,并發現一個叫“敝昔”的人名。敝昔是誰?在深入查閱西漢早期文獻后,專家們發現“敝昔”就是扁鵲。加之醫簡內容大多是講色脈診以及針灸原理的內容,與扁鵲醫學一脈相承,還發現了關于“五色脈診”的內容,這正是扁鵲醫學最突出的標志。
根據考古和學術的推斷,醫簡的主體部分抄錄于西漢呂后至文帝時期?!妒酚洝け怡o倉公列傳》中記載的倉公淳于意的行醫與授學時間相去不遠,墓主人下葬年代在西漢景、武時期,其年輩應與倉公弟子相當?!拔覀兘涍^反復的求證,研究團隊證明了‘天回醫簡’確為扁鵲、倉公所傳之醫書,漢景帝時由齊魯傳入蜀地,是漢代主流醫學?!敝袊鐾玲t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院長柳長華說。
圖據:文物出版社
繼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之后 四川又一重要考古發現
“天回醫簡”的考古發現與全國其他簡牘類考古發現相比有什么特點,在四川考古發現中有什么特殊意義和重大影響?
四川省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濮新介紹,四川地區古代竹木漆器大多數保存較差,除1980年青川郝家坪戰國墓曾發現2件木牘外,迄今為止,“天回醫簡”是四川地區竹簡類文物的首次發現。
“雖然全國范圍內,甘肅武威漢墓、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湖北江陵張家山漢墓、安徽天長西漢墓等,或多或少都有醫學類簡牘出土,但截至目前,‘天回醫簡’無疑是其中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整、最具理論和臨床價值的醫學文獻,其涉及中醫理論、癥候治療以及針灸、脈診等中醫學的多門學科,說明中醫至少在漢代以前就已經走向了獨立發展的軌道?!卞陆榻B,與“天回醫簡”同時出土的完整經穴漆人俑,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經穴人體醫學模型,與墓葬出土經脈醫書相對照,對研究中華醫學經脈針灸理論的起源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被整理為8部醫書 醫簡藥方研究價值巨大
據了解,醫簡被整理為《脈書·上經》《脈書·下經》《逆順五色脈臧驗精神》《犮理》《刺數》《治六十病和齊湯法》《經脈》與《療馬書》8部醫書,涉及醫學理論、治法、成方制劑文獻等內容,構成了一門系統的醫學體系。
《天回醫簡》一次性公布了與醫學相關的全部資料,主要包括竹簡的紅外掃描圖像、可見光彩色圖像、反印文圖像、釋文注釋及髹漆經脈人像的高清影像,還附有翔實的整理說明、室內清理揭剝示意圖、髹漆經脈人像的彩繪線圖,為讀者提供了準確可靠的一手研究資料。
柳長華介紹,“從事‘天回醫簡’研究以來,給我最大的震撼就是醫簡中的許多內容是歷久彌新的,有很多常見病的配方依然具有價值?!?/p>
已展出116枚簡牘 預計一兩年內全面完成保護修復
“由于《天回醫簡》出土量大,保護修復工作程序復雜、耗時長,目前這批簡牘分別處于三個階段:一部分簡牘處于浸泡保存中,現在狀態很穩定;一部分處于脫水加固過程中,待脫水加固完成后再進行后續的保護修復;另有一部分116枚目前已經保護修復完畢,現在正在成都考古中心和成都博物館展出?!鳖亜潘烧f。
顏勁松談到,下一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將加快文物保護工作進度,陸續完成剩余簡牘的修復保護工作,預計在未來一兩年內全面完成保護修復,“屆時將誠摯地邀請大家前往成都考古中心展廳來觀看。此外,我們與成都中醫藥大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屆時將有部分遺簡在成都中醫藥大學博物館進行展出?!?/p>
同時,以“天回醫簡”為基礎的出土醫學文獻影像數據庫也在建設當中,將以數字化手段對“天回醫簡”的古文字進行摹擬,為古籍本身的保存保護提供支持,推動更多人參與研究。